Fan Blog
主页

明斯克经典乐团音乐会

2023.10.14 Fan

晚上在大连大剧院聆听明斯克经典乐团音乐会。

乐团由12名演奏家组成,长笛演奏家 Raman Vetrau、单簧管演奏家 Dmitry Yaratzevich、双簧管演奏家 Alena Burankova、巴松演奏家 Aliaksandr Atrashkevich 、 打击乐手Anna Semenova、Mikhail Kanstantsinau、低音大提琴演奏家Aleksandr Kovgan、小号演奏家Maksim Palienko、长号演奏家 Andrei Mikhalevich、圆号演奏家 Pavel Kunts、钢琴家Alica Vetrava以及指挥 Maxim Rassokha。

明斯克经典乐团

现场听这类音乐会的好处是,层次感是能看见的!小时候音乐老师总问,这里是什么乐器呀,我真的听不出来,听到的就是嗡嗡一片,偶尔这里冒出一个笛子声,那里冒出一个鼓声。但是在现场看音乐会,我可以专注地盯着某位演奏家演奏他的乐器,追踪那个声音,就这样一个乐器一个乐器地听,十几分钟后,耳朵就在眼睛的帮助下,能听出层次了~

这次演奏有很多曲目是以前听过的,比如巴赫的《谐谑曲》、维瓦尔第的《风暴》、比才的《卡门序曲》和《哈巴涅拉舞曲》、莫扎特的《G大调小夜曲》、奥芬巴赫的《康康舞曲》、小约翰·施特劳斯的《雷鸣电闪波尔卡》 、里姆斯基的《野蜂飞舞》……尤其是蒙蒂的《查尔达什舞曲》,上个月刚刚在北京听过弦乐四重奏版本。但是,因为这次演奏使用的乐器和之前听过的版本有很大差异,所以层次感和节奏也不同,听的时候总会发现很多惊喜,比如长号的处理更加紧张,长笛的声音更加流畅,有的地方突然有一声灵动的三角铁和钟琴(不确定),就很可爱

莫扎特 《G大调小夜曲》

最有意思的,是长号与小号演奏的罗西尼的《猫之二重唱》,演奏者把一个金属球放在小号和长号的喇叭口,用手轻轻捂着,吹出来的声音特别委屈,真的好像两只猫在对话。

罗西尼 《猫之二重唱》

演出最后的返场是老约翰·施特劳斯的《拉德茨基进行曲》,以及美丽其格的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》,惊喜!观众跟着演奏一起哼唱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》。

以前听音乐会,听到咳嗽声或说话声很容易分心,想到自己花那么多钱买的票,结果被这些声音打扰了,就很气愤。但是现在听的多了,不再把听音乐会当成一件非常非常难得且重要的事情后,心态就平衡多了,听到咳嗽声也能自动屏蔽掉了。另外,大连大剧院的设计也有问题,感觉总是嗡嗡的,管理上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