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n Blog
主页

《非暴力沟通》笔记

2018.06.12 Fan

马歇尔·卢森堡. 非暴力沟通[M]. 阮胤华, 译. 华夏出版社, 2009

概述

非暴力沟通,让人在逆境中也能乐于互助,它指导我们明确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,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,又尊重与倾听他人。它使我们更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。

非暴力沟通包括四个部分:(1)观察到了什么;(2)自己有什么感受;(3)什么需要导致了这种感受;(4)具体请求什么。

我们根据四要素组织自己的语言,清晰的表达自己;也根据四要素倾听对方的感受与请求,或引导对方表述,增进自己的理解。

妈妈回家,看到孩子把房间弄得比较杂乱,妈妈说:看到桌子下面两只脏袜子,妈妈不太高兴,因为我希望我们家有一个良好的环境,你是否可以把袜子放到洗衣机里呢?

什么阻止了沟通?

  • 道德评判。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,我们容易将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混淆,认为别人做的都是错的。这种方式忽略了彼此的感受与需求,招致敌意。
  • 进行比较
  • 回避责任。我不得不……,大家都……,规定是……,因为我是……角色,因为……冲动
  • 强人所难。命令指责对方

1 观察

非暴力沟通中,不要求完全客观的观察,只强调能区分观察与评论。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,而主张评论基于特定时空的观察。

不建议 问题 建议
你太大方了 评论不负责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,我认为你太大方了
他无法完成任务 推测当作事实 我不认为他能完成任务
他说他可能无法完成任务
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你就会生病 预测当作事实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,我担心你会生病
他花钱大手大脚 缺乏依据 他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
他是一个差劲的前锋 评论当作事实 过去5场比赛他一球未进
她长得很丑 评论当作事实 她对我没什么吸引力

此外,不建议以下词句

总是很忙!我需要你的时候,你从不出现!你很少搭理我!

2 体会和表达感受

感受不是想法

室友半夜在唱歌,“晚上不应该喧哗”这是看法,“自己十分生气”才是感受。

以下词语表示想法(存在一个客体)

  • 觉得自己很无能;老板很卑鄙;他很负责。
  • 抛弃、被虐待、被羞辱、被打扰、被拒绝、被利用、被贬低、被欺负、被束缚,不受重视,得不到支持,

以下词语表达满足感受

  • 兴奋、喜悦、欣喜、甜蜜、快乐、幸福、陶醉、满足
  • 精力充沛、振奋
  • 平静、自在、舒适、放松、踏实、安全、温暖、放心、无忧无虑

以下词语表达不满足感受

  • 害怕,担心,焦虑,着急,紧张,心神不宁,心烦意乱
  • 忧伤,凄凉,沮丧,气馁,泄气,绝望
  • 愤怒,恼怒,烦恼,苦恼,生气,厌烦,不满,不耐烦
  • 震惊,失望,困惑,遗憾
  • 茫然,寂寞,孤独,郁闷,悲观,难过
  • 沉重,麻木,精疲力尽,昏昏欲睡,疲惫不堪
  • 尴尬,惭愧,内疚,妒忌

3 感受的根源

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,导致了我们的感受。谈话要多讨论人的需要,减少指责。

公司汇报有拼写错误,我很生气,因为我重视公司形象。
你没吃晚饭,妈妈很失望,因为妈妈希望你健康成长。

以下是一些基本需要

  • 健康、环境、安全
  • 自由、梦想、目标、方向、成长
  • 情感:和谐、激励、平静……
  • 关系:接纳,欣赏,亲密,体贴,倾听,信心,尊重,支持,信任,理解
  • 娱乐、庆祝、哀悼

我们对情感的驾驭能力在不断提高

  • 情感的奴隶:认为自己需要对他人负责,但这种责任容易让我们把亲人当作负担
  • 面目可憎:我们认为作为情感的奴隶代价太大,我们不再有同情心,认为别人的付出不值一提。
  • 生活的主人:帮助他人是出于爱,而非恐惧或者内疚,我们对自己的意愿与行动负责

4 请求

明确说话的目的,提出具体的请求,希望对方做什么,而不是不做什么,或者是抽象的概念(自由,平等……)。

请求反馈,为了确保对方能够理解自己。

【对谈】我表述清楚了吗?麻烦你说一遍我刚刚让你做的事情,谢谢。
【会议】说清楚自己需要得到什么反馈。

了解他人的反应

感受】听我说这些,您的心情怎么样?为什么?
想法】我想请您谈谈我的建议是否可行?如果不可行,您感觉哪些因素会妨碍这一建议的实施?
接受】我想知道您是否同意……

区分请求与命令。不逼迫他人必须完成任务,愿意体会对方拒绝的原因,这是请求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批评指责,或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自己的目的,这是命令。强迫对方完成任务,可能会解决当下的问题,但却破坏了长远的关系。

A:我想让你陪我一会儿。B:我很累,找其他人可以吗?A:你真自私!

地位相差较大会潜在影响效果。

5用全身心倾听

全身心倾听,是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倾听说话人此时此刻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

以下沟通方式妨碍了我们体会对方的处境

  • 安慰或建议:这不是你的错,我想你应该……。对于说话人来讲,可能更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,而不急于获得安慰与建议
  • 比较:这算不了什么,我当年……
  • 说教:如果我是你,我会……;如果你……,你就会……
  • 回忆:这让我想起……
  • 否定:不要这么难过
  • 同情:你真可怜
  • 辩解:我本想昨晚联系你,但是我有事。
  • 纠正: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的
  • 询问: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这种问法是诊断,而不是倾听。

如果对方表述不清,我们可以根据四要素询问其观察、需求等,给予对方反馈,便于对方进行补充,有助于双方更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根源。疑问要具体一些,注意关注对方的感受,而不是自己。

他人的观察:上周三晚上我不在家,你说的是这回事?
他人的感受: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吗?(而不是,我哪里没有不好好听?)
他人的请求:你是不是想让我帮你预定酒店?

可能在倾听时,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,但实际上那些话是说话者在表达自己的需要与请求,而并非刻意批评。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,从而更有耐心的沟通下去。

保持关注。在解决问题和询问他人请求之前,为他人充分表达创造条件。判断一个人是否充分表达,可以看他是否变得轻松,或停止了谈话,或我们直接提问还有什么要告诉我。

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时,首先要体贴自己,觉察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然后,大声提出请求,换一个时间或者环境再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