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n Blog
主页
|
《普通人关心政治》摘录2022.05.31 Fan
看理想的编辑采访了刘瑜老师,以下是访谈内容摘录。 普通人看政治类新闻,容易陷入的误区当对政治的判断过多的被时事所左右的时候,你会发现其实最乐观的人容易转化成最悲观的人。理解政治要有更长线的对历史的观察和判断。就比如说民主制的历史,不单在埃及、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很难,两三百年前在法国、美国、英国,以及后来的德国、日本,建立民主制同样艰难甚至腥风血雨。 新闻时事它是报道事件,但是其实历史上很多很非常重要的变化,未必是以爆发性的事件的形式发生的。比如在过去可能一两百年,绝对贫困率从全球从百分之八九十,到现在可能 10% 左右,又比如说教育水平的上升,还有一些文化观念的变迁,这些东西其实对于左右历史、至少左右政治的走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,但这个事情可能不会出现在新闻头条里面,或者出现了你也不会太关注它。 普通人关心政治的意义在一个健康的社会,我觉得其实大多数人不关心政治,是正常的,甚至是好事。那种全民都狂热的关心政治、都被动员起来,其实是挺可怕的一个状态,因为确实政府可能无法满足民众所有的需求。同样正常的是,我觉得在一个国家、一个社会里面,它总有一定的比例的人会比较关心公共事务。 转发就是最大的作为。我觉得在一个大众舆论的时代里面,你会发现这种舆论所形成的压力,往往是改变政治、改变社会最大的动力。围观就是力量。这种力量甚至可能超过比如说有一些所谓的这种游说集团、压力集团、集体行动等等。当然它确实需要到达一定的分贝,到达一定的热度,才能够引起一些改变。但是确实很多时候转发也改变不了什么,或者是转发所能改变的东西很有限。 理解政治,其实很多时候是有一种知识上的乐趣,它未必能改变什么,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。你理解政治是怎么运转的,你理解你在坐标系里的位置,你可能就是活得更明白一点,就这个本身就是有价值的,而且是有乐趣的。 为什么我们无法互相“抄作业”现在政治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到抑郁,其实一个原因就在于智慧的人总是很犹豫,而无知的人总是很自信。 艺术和政治可以分开吗艺术就是不太可能远离政治,说这个话的人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是,让我不喜欢的艺术远离我不喜欢的政治。 如果刻意的远离政治,所谓的纯艺术,其实他也是有他的政治立场的,他的政治立场就是一个保守主义的立场——我对现实不做任何的批评,不做任何的判断。 其实我觉得更可怕的并不是艺术和政治有所结合,而是我们只能用一种方式让艺术和政治结合起来,艺术失去了那种多元性,失去了它的这种在历史上很多国家承担过的这种批判性的功能。 如何看待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美国真正发生的是所谓affective polarization,是情感上的极化,而不是观点上的极化。如果你去做民意调查,至少有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,比如说他们对枪支问题,对医疗保障问题,对什么同性恋问题,其实整个社会的这种观念的不同阵营的差距并没有扩大多少。但是引起的仇恨要大多了,激起的相互的这种不宽容与憎恨。 情感极化到一定程度当然会很危险,但是也不要太高估这种极化,在美国的历史上来说,它经历过极化比现在严重的多的情况,比如南北战争,20世纪60年代暴乱等。这个制度,在历史上来说,它至少还是有一种所谓的浴火重生的能力。 你如果允许一个民主制度它继续有自由的元素在里面,它其实可能有一个自我纠错的机制和自我回调的能力。但是前提是你这个社会的确要允许就是自由的讨论,所以为什么过度的政治正确会是一个问题,就是在于它会大大缩小我们讨论问题的半径。当然了,我觉得政治正确在历史上是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的,但是现在确实到了,我个人觉得人们应该去反思它是不是走得太远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