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n Blog
主页

《正午之魔》摘录

2024.02.12 Fan

安德鲁·所罗门. 正午之魔[M]. 屠彬,张哲, 译. 上海三联书店·理想国, 2020

最近终于鼓起勇气,翻开这本介绍抑郁症的书。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及采访,记录了抑郁时的体会、生活状态;介绍了治疗的方法;阐释了抑郁、成瘾、自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;还从历史、政治、社会等诸多角度论述了抑郁症。

抑郁的状态

本书前两章“抑郁”、“崩溃”,记录了作者经历严重抑郁时的一些感受。如果你经历过抑郁,或许在这两章可以找到很多共鸣;如果你很幸运没有抑郁过,那可以了解一下~

  • 抑郁是爱的瑕疵。我们是会爱的生物,也就一定会因丧失而绝望,抑郁正是这种绝望的机制。抑郁来临时,会贬低一个人的自我,最终将我们给予或接受情感的能力侵蚀殆尽。我们内在的寂寞也显现出来,不仅摧毁我们与他人的联结,也摧毁我们平静独处的能力。爱虽然不能预防抑郁发生,却会给心智以缓冲,呵护它免受自身伤害。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令这种保护不断复新,让爱与被爱更加容易。
  • 轻性抑郁渐进发生,有时是永久性的,像铁锈侵蚀钢铁那样危害一个人。轻性抑郁的痛苦并不在于它此刻多么难以承受,难以承受的是,在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的众多时刻时,你都会看到它的存在。
  • 重性抑郁则是一种崩溃。一座锈迹斑斑的铁骨架建筑,要撑一段时间才会崩塌,但铁锈无时无刻不在碾磨、削薄、掏空它。最后的崩塌无论显得有多突兀,都是长年累月朽坏的结果。尽管如此,这仍是惊天的剧变,明显的异常。
  • 抑郁在我身上生长时,就像这藤蔓征服老橡树——这东西整个地裹缠上来,吸走我生命的活力,它丑陋,却比我更鲜活。它有自己的生命,一点点地让我窒息,排挤掉我的生命。在我重性抑郁最糟糕的阶段,我知道有些情绪并不属于我自己,而属于抑郁,正如橡树顶端枝条上的叶子,其实属于藤蔓。它吸尽了我的能量,让我无力自杀,却也不夺去我的生命。
  • 你失去了信任任何人的能力,失去了被感动的能力,失去了悲痛的能力。最终,你干脆在自己的人生中缺席。
  • 我痛恨陷入抑郁,但也正是在抑郁时,我了解了自己的方方面面,看到了我灵魂的完整面貌。当我快乐时,我会觉得快乐让我略有分心,就好像快乐没有调动我的心智和大脑中某些想要参与其中的部分。
  • 我特别记得有个晚上,有个熟人说服我跟他去看电影,我去了,为了证明我能高兴起来。几个小时的时间里,别人的脸上有怎样的快乐,我都全部照做,虽然他们觉得有趣的那些段落实是让我痛苦。
  • 生活总是悬在边缘,摇摇欲坠。我已经学会隐藏,哪怕我在服三种药物,行将崩溃,也没人会知道。我觉得自己不会再有真正的快乐了,只能期盼生活不再陷入悲惨的境地。当你有这么强的自我意识时,就很难完全快乐起来。
  • 我的目标是在自我剖析和自我毁灭之间保持安全。我觉得我在消耗别人,也包括你。我只有如此之多的要求,却完全无法回报。
  • 觉得好丢脸。你能告诉别人最好的消息就是你不再抽搐了,这实在可悲。
  • 对我来说,过去的欢乐比过去的痛苦难以消化得多。

治疗

  • 抑郁是种疾病,不是生活选择,你要在帮助下才能渡过难关。”我的治疗师对我说:“药物治疗抑郁,而我治疗抑郁的人。”
  • 与自己的意识搏斗很难,因为在这场战斗中,唯一的工具就是你自己的意识本身。
  • 在抑郁时不要全然压抑感受,这很重要。同样重要的是避免可怕的争吵或暴怒的表达。要避开破坏感情的行为。人们会原谅,但最好还是不要把事情搞到需要原谅的地步。
  • 如果你(对药物)上瘾的话,我们会帮你戒掉。但是现在,我们先来减轻你的痛苦。
  • 药物做到的是让人在更重要的地方,更好的地方,为更丰富的原因而痛苦。
  • 避免那些让自己疯狂的行为,这是疯狂的吗?还是为了维持让你疯狂的生活而服药才是疯狂?我可以把生活降级,少做事,少出行,少交友,也避免去写关于抑郁的书。也许做出这些改变,我就不再需要药物。我可以生活在能够承受的有限范围之内。我没有选择主要以这种方式生活,但这绝对是个合理的选择。
  • 我真的想知道你们中有没有谁也有过这样的感觉,然后坚持下来了。
  • 如果你扭伤了脚踝,其他扭伤脚踝的人也许能给你一些有用的指点,但如果你有精神疾病,你不应该依靠有精神疾病的人来告诉你做什么。

自杀

  • 多数人都时不时会希望自己是个死人,一切清零,超脱于悲伤。在抑郁中,很多人想去死,想主动改变身处的状态,从有意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。而想自杀,需要超水平的激情和特定指向的暴力。自杀不是被动的结果,而是行动的产物。
  • 自杀者杀所有人。对他自己而言,他抹去了整个世界。
  • 如果一个人如此依赖的父母都可以说不定哪天就这么消失了,那还有什么可以信任。
  • 越是年幼,就越可能相信自杀企图不会导致死亡,于是可能用自杀企图来惩罚别人。
  • 有一种倾向让人非常难过,就是觉得老年人的自杀比之青年人较不足惜。青年人自杀是为了逃避生活,寻求不同的体验,而老年人则倾向于将死亡看作一种终极状态。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:在这个人群中,未遂的自杀远少于年轻人。老年人会用特别致命的方法自杀,而且较任何其他人群而言,都更少提前流露意图。除了显性的自杀之外,很多老年人会采取慢性自杀行为:他们选择不进食、不照顾自己、放任自由,让身体完全崩溃。
  • 母亲拿到那些药之后,之前所有无法忍受的东西都可以忍受了,因为她确定地知道,当一切变得确实无法忍受时,就会终止,疾病也无法再控制她。我不得不说,接下来的8个月尽管无情地通向她的死亡,却是她病后最快乐的时光,在那些日子里,她把自己交付给爱。
  • (母亲去世后)仿佛谁拥有了这些置她于死地的毒药,谁就同时拥有了通向她生命的某种奇异门径。那时我明白了自杀的传染性到底是什么。面对母亲的丧失,我们的一份安慰,就是筹划让自己重复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。

希望

  • 抑郁期间,最应牢记的是:失去的时间无法挽回。这灾难的几年,不会在你生命的最后关头补上。无论抑郁吞噬掉多少时间,它们都一去不返。经历病症时流失的分分秒秒,再也不会与你重逢。不管感觉多糟,你都必须倾尽全力活下去,哪怕当下能做的一切只有呼吸。耐心等它过去,把等待的时间尽可能填满。这是我给抑郁人士的一大建议。把握住时间,不要盼着自己的人生消失。哪怕是觉得快要爆炸的分分秒秒,也是你人生中的分分秒秒,一旦失去就不再拥有。
  • 我觉得我比大多数其他人都能更好地处理惨痛丧失,因为我对其中所包含的感受有着丰富的体验。抑郁不是我道路上的障碍,而是我的一部分,我要带着它前行。我相信,在人生不同的节点,它能帮到我。
  • 渡过抑郁而情绪稳定的人,对日常生活快乐常常有更强的觉察。他们有能力获得某种现成的欢欣,并深深理解生活中的所有美好。
  •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,而是生命力,而在写下这句话的一刻,我的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,即使悲伤时也是如此。
  • 抑郁影响了她的能力,却没有影响她的品格。
  • 很多人问我他们能为抑郁的亲友做些什么,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:减轻他们的孤独。与他们一起喝茶,长时间聊天;在同一间屋里坐在他们旁边,或安安静静,或选择任何适合情况的方式。但一定要去做,欣然地做。
  • (可以跟抑郁的朋友这样说)"有个人每天查看你的状况会比较好吗,还是这些留言对负担太重了?如果留言是负担,你不需要回复这条,但不论你需要什么,给我打电话就好,任何时候,不论白天黑夜。"